马斯克强调特斯拉要加快电动车出厂速度解决物流问题【资讯】
2023-03-17 来源:福建机械信息网
在过去的几个季度中,美国电动车制造商特斯拉开始把Model 3车型出口到中国和欧洲,结果出现的一些物流问题给特斯拉的电动车销售带来了难题。
据外媒最新消息,特斯拉首席执行官马斯克本周与员工举行了会议,他在会上强调,特斯拉需要加快电动车出厂速度,解决物流问题。
在会议中,马斯克多次将特斯拉和亚马逊公司进行对比。
众所周知的是,特斯拉在很多方面都不像其他传统的汽车制造商。比如,特斯拉拥有并运营所有自己的专卖店、服务中心和配送中心,而不像大多数其他电动车制造商那样,与第三方特许经销商(即中国的4S店)做生意。
这种商业模式导致了几个明显的差异,其中一个略微有点不利的是,在最终交付给消费者之前,特斯拉拥有并负责运送所有的电动车。
这给特斯拉带来了比其他电动车制造商更复杂的物流问题,因为其他电动车制造商只是把车卖给经销商,经销商在他们的地盘上存有大量库存,买车的消费者可以迅速把车开走。
目前,特斯拉的电动车通常在与客户约定交货日期之前不会离开工厂,而整个的车辆运输过程并不总是像你想象的那么容易。
据参加会议的人士透露,马斯克告诉员工,从下个季度开始,在从生产线下线之后,特斯拉将立即将这些车辆运送到当地的配送中心,方便消费者随时取车。
特斯拉花了很多时间来协调客户的交付,并在加州弗里蒙特的工厂补充库存。马斯克希望有源源不断的车辆前往目的地。
马斯克在会议上表示:“如果亚马逊在发货前首先必须等待客户准备好提货,它将会破产。”
有趣的是,这也是一个财务问题,因为特斯拉把所有的资金都投入到制造电动车上,直到客户提车时,特斯拉才会收到购车款。
因此,每一天,如果生产出来的电动车存放在特斯拉的仓库中,而不是送到消费者的手上,特斯拉就会有数万美元的亏空。
去年在Model 3的产能快速爬坡时,有外媒报道称特斯拉公司遭遇了严重的交付问题,一些车辆长期停放在仓库中,与此同时预定了车辆的消费者则在焦急等待中。
另外,特斯拉还临时招募了一些长途货运司机,负责将电动车通过卡车、长途奔袭直接送到消费者家中。
马斯克一直强调,更快地向客户交付电动车将大大改善特斯拉的财务状况。
从更大的范围来看,特斯拉的生产设施如果离消费者更近,也将对缩短运输时间产生重大影响。
众所周知的是,特斯拉公司正在中国上海市建设全球第二座电动车工厂,有望在今年底或者明年初生产出第一辆Model 3。这家工厂的设计年产能是50万辆。在上海工厂顺利投产之后,特斯拉在全球电动车行业的规模地位将继续攀升,零部件采购成本也将继续下降,从而提升价格竞争力。
中国的消费者也将更快速提到特斯拉电动车。
欧洲是特斯拉电动车另外一个重要市场,迄今为止,特斯拉专卖店和服务络已经覆盖了北欧、南欧、西欧,最近也进入了几个东欧国家。在销售络覆盖完成之后,特斯拉的下一个目标是在欧洲本地制造电动车。
据国外媒体报道,特斯拉正在德国进行选址,欧洲的电动车工厂将会落户德国某个城市。
如果在中国和欧洲都实现了本地生产,特斯拉所面临的电动车物流挑战,也将有所缓解。
大众ID.3对比特斯拉Model 3,来自欧洲的反击能否撼动特斯拉?
特斯拉的先发优势和技术实力,令其成为了电动车领域一个“全民公敌”,其它品牌的产品或价格只要与特斯拉有交集,就会被人拿来比较。这不,前日法兰克福车展发布的大众ID系列+MEB平台“双料”开山之作ID.3,就因3万欧元起售,中高配车型与特斯拉Model 3价格区间会有重叠,而成为了竞争对手。大众为反攻电动车市场压上重注的ID.3,能否撼动特斯拉最新架构和技术的Model 3?答案以下为您揭晓。
首先,大众ID.3和特斯拉Model 3的身材都有着纯电动车的典型特征,即具备打破传统燃油车以轴距划分级别的属性,这两款车明明是紧凑级的两厢车和三厢车标准身材,轴距却“越级”到了B级车的水平,基于电动车专属平台、车身尺寸更灵活的先天优势在此显露无遗。
前者的ID.3整车长度为4261mm,与现款高尔夫燃油版相近,而轴距则达到了2765mm的入门B级别车水平;后者的Model 3也带来了4694mm的整车长度与2875mm的轴距。更长的轴距能提供更好的车内空间,而轴距占整车长度的比例是体现空间利用率方面,一项可以量化的数据,对比传统燃油车:大众ID.3的0.65远超同品牌B级车蔚揽的0.59,特斯拉Model 3的0.61,则与宝马5系Li等长轴距版三厢车处于同一水平。
既然外观比例的优势在于压榨空间,那么咱们就来看看这两款车的空间表现。正如数据表示的那样,两款车的后排腿部空间虽没有真正达到B级车水平,却也在紧凑级的主流水平之上,“硬”实力不俗。
不过要说乘坐上的“软”实力,大众ID.3则要更好一些。问题主要在于特斯拉Model 3的人机工程学着实不太理想,其后排座椅臀点位置较低、靠背较直,感觉身体像是窝在座椅里,短途乘坐都不太舒服。相较之下,大众MEB平台避免电驱动系统挤占车厢的优势,在ID.3上有着很好体现,据海外媒体爆料,这款新车的后排乘坐感受要比现款高尔夫更胜一筹。
关于乘坐方面的差异,表面上就是整车平台与架构的问题,也有人会上升到“老资历车企底蕴与新品牌积累不足”的高度。而新老碰撞最激烈的当属多媒体系统,尤其是符合国内用户使用习惯的软件,这方面特斯拉与相同系统布局与逻辑,胜在简洁直观,其实倒也没有多么高端,但相比大众e-Golf等车型现阶段的MIB系统,功能性与易用性都要稍占上风。
换到大众ID.3,新车采用了悬浮式的中央屏幕+功能的区域,全部功能高度集成于10英寸的屏幕中,常用的空调、音量调节等“模拟”传统的按钮布局,也与屏幕一样是全触摸的。具体功能怎么样,导航是否仍不如高德、百度地图等APP尚需等到体验汉化版本,但至少UI设计和操作方式有着明显的提升。
除了多媒体系统,内饰用料的质感与视觉效果也是两款车的差异项。特斯拉美国“硅谷范儿”的中控台和内饰用料一直被不少朋友吐槽,而擅长营造高级感的欧洲品牌,明显更对国内消费者的胃口。现阶段大众e-Golf出自德雷斯顿玻璃工厂的精致工艺,已然越级的与Model 3相提并论,ID.3将会更胜一筹。
从动力参数来看,Model 3后驱版的175kW、375Nm对上大众ID.3的150kW、310Nm,特斯拉高性能的传统优势依旧处于领先。而操控方面,优于大众MEB平台是以后驱为基础的,即后驱的ID.3具备挑战Model 3的实力,至少现在来看,电动机、主减速器(单速变速箱)以及电控系统等核心部件紧凑的放置在后桥,理想的50:50前后配重,将从根源的架构出发,改变高尔夫民用版本延续了40多年的转向不足。
最后,大众ID.3的价格与产品定位,不同于保时捷Taycan跑车光环为先、电动车属性次之,续航里程和充电也非常关键。从已知的数据来看,ID.3提供3个动力电池版本,容量分别为45kWh、58 kWh以及77 kWh,WLTP工况的续航分别为330km、420km以及550km。其中,ID.3的中配相比Model 3后驱60kWh电池版本可谓短兵相接,顶配将与Model 3长续航全驱版竞争。
充电方面,ID.3直流快充的上限为100kW,与Model 3现阶段的水平相当,但等到引入国内之时,预计特斯拉新一代超充就该来了,ID.3充电策略在节奏上要慢一拍。另外,特斯拉自去年年初更换国标接口之后,国标电桩的充电兼容性一直不够好,ID.3能否适应也是一个关键。
如今ID.3尚未有媒体和消费者试驾,仅从已知信息来看开篇的疑问,产品层面具备挑战特斯拉的实力,如果再加上大众在国内无人能及的群众基础,那么这就是Model 3最直接的竞争对手。以上的概括包含着一个很简单逻辑:动不动就跟特斯拉比较,因为它是先来的且产品足够好,能与之相提并论的自然也是好车。